2020年10月29日晚,英国正版365官网讲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世界文学》杂志前主编、傅雷翻译奖评委余中先教授为我们带来了法国文学系列讲座的第二讲《法国文学中的瘟疫》。本次讲座由英国正版365官网法语系系副主任翁冰莹老师主持,在腾讯会议举行。
整场讲座,余中先教授以其渊博的学识、多重的研究角度以及生动的语言,为云端的广大师生学者带来了一场信息充沛,精彩绝伦,引人深思的学术讲座。余教授重谈法国文学中的瘟疫,不仅是给我们一个重温世界文学经典的机会,而且与当下时代语境相契合,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反思瘟疫的契机。
讲座伊始,余中先教授从世界文学的角度引入,对“瘟疫”这一主题进行介绍。谈到世界文学,实际上有很多国家的作品都涉及到了“瘟疫”,例如,鼠疫、黑死病、霍乱等。余教授列举了以下几部作品,如: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洛斯的《俄狄浦斯王》,圣经《新约·启示录》,欧洲中世纪的民间传说《魔笛手》,薄伽丘的《十日谈》,笛福的《瘟疫纪事》,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死于威尼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接下来,余教授深入到法国文学中的瘟疫。他简要介绍了十七世纪拉封登寓言《鼠疫中的动物》、伏尔泰的哲理诗《里斯本的灾难》、让·吉奥诺的《屋顶上的轻骑兵》、马塞尔·帕尼奥尔的短篇小说《鼠疫患者》、勒克莱齐奥《检疫隔离》、帕特里克·德维尔《鼠疫和霍乱》以及女性侦探小说家弗蕾德·瓦尔加斯《急往迟返》等一系列著名的文学作品,梳理、呈现、讲述了一批古代与当今的小说中的鼠疫、霍乱或是其他的灾难现象。
随后,余教授集中聚焦到了加缪的经典之作——《鼠疫》(LaPeste)。
一、《鼠疫》的主题——对荒诞世界的积极反抗
世界是荒诞的,作者应该用何物来作为荒诞的象征呢?余教授认为,《鼠疫》只是加缪对于荒诞世界本身的描写,用《鼠疫》来象征世界上的某种“恶”。在加缪的笔下,《鼠疫》体现了人在面对荒谬的现实时所选择的反抗行动。接着余教授对小说《鼠疫》的故事情节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着重分析了《鼠疫》中所涉及到的主要人物的人物形象。余教授将主要人物分为了反抗的形象,群体中的个体,从逃避到到反抗的人以及与鼠疫共生的人。
作为小说的叙述者,里厄医生不仅目击了鼠疫从发生到结束的过程,而且参与了整个瘟疫的斗争。在加缪的笔下,里厄是一位恪尽职守的医生。在鼠疫面前,他行使医生的职责,即使鼠疫结束,他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余教授指出,尽管里厄医生不是圣人,也不是英雄,但他却是法国现代社会中正直的有反抗精神的人的典型,代表了作者和相当一部分人的思想。
而塔鲁在某种程度上与里厄医生一样也是加缪思想的代言人。塔鲁是一个荒诞人的典型,他意识到世界、社会的不合理,他要反抗,但又找不到道路。塔鲁的苦恼,反映了加缪荒诞哲学中的“无出路”。应该说,塔鲁是西方知识分子探索人生前途陷于虚无缥缈之中的一个缩影。
作为群体中的个体,格朗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但这个不显眼的小人物其实是一个英雄,真实的英雄主义体现在他的身上。“格朗”(Grand)这一名字在法语中意为“高大”、“伟大”,并且在小说中格朗的死而复生,是作者有意的安排,是为了肯定小人物的生存价值。这样的小人物就是群体中的个体。
神甫帕纳卢一生捍卫严格的天主教教义,并与过去的愚昧主义和现代的放浪主义作斗争。余教授认为,即使在残酷的瘟疫面前他的信仰有所动摇,但他依然不敢怀疑和否定上帝。
朗贝尔是一个来自巴黎的记者,因鼠疫而被困在奥兰城中。在多次逃跑未果之后,最终加入到鼠疫的斗争之中。那么朗贝尔是不是被动反抗呢?在余教授看来,朗贝尔是一个有感情有理智的人,朗贝尔的思想转变是合情合理的。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追求个人主义的人是合理的存在。在瘟疫面前,自由散漫的人也可以与他人团结起来成为一个集体。即使他不了解自己从事的事业的意义,他还是会跟别人患难与共。
最后是与鼠疫共生之科塔尔。科塔尔是一个沉默寡言、行动诡秘的酒类销售商,性情孤僻而多疑。他是鼠疫的获利者,他喜欢鼠疫,在心底赞成鼠疫。毫无疑问,科塔尔是一个反面人物。
二、《鼠疫》中的反抗思想
余教授将《鼠疫》中的反抗思想归纳为以下三点:
“为什么要反抗”
在加缪看来,当人们认清了在这样一种秩序下,一个人的个人东西被否认,不再属于他,而成为一个所谓的“公共东西”,而其他人,甚至侮辱和迫害他的人都可以得到一份共同财产时,他的反抗便是为了一切人的。换言之,社会是由每一个组成的,每个人的人格都应该得到尊重。一旦损害到每个人的人格,我们就应该为之反抗。
“我反抗我存在”
余教授解释道,人们通过反抗来体现出人类的尊严和某种集体主义的力量。继而,余教授对比了加缪的《局外人》中默尔索和《鼠疫》中里厄医生两位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回顾《局外人》,主人公默尔索冷漠,近乎麻木不仁,始终抱着局外人的态度。他认为一切都是荒谬的,并处于一种无言的反抗中。然而,《鼠疫》中里厄医生则不一样,他有时感到孤单,但他清晰地认识到自己作为医生的责任。他认为只有通过一些高尚的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人共同努力,才能反抗肆无忌惮的瘟神,社会才有一线希望。比较两位主人公,默尔索是以反抗来表现自身的价值,里厄的反抗则表现出整个人类的尊严。由此,余教授将《鼠疫》的反抗思想之一高度概括为“我反抗故我存在”。
忠实于反抗本身
余教授强调,加缪的反抗是忠实于反抗本身,不能超越一定的界限。加缪认为“对人类来说,存在着一种与他们水平一致的思想与行为,一切过分的举止都会陷于矛盾中,绝对是达不到的,尤其不能在历史上创造出来。”加缪坚持反抗要忠诚于本身之高贵,不应该由于疲惫和疯狂,遗忘了它的崇高职责而陶醉于暴政和奴役之中。因此,加缪坚持的是一种自由的人道主义道路,他的反抗也有着自身的界限。
三、寓言与预言
在余教授看来,《鼠疫》既是寓言也是预言。《鼠疫》如同拉封登寓言一样,它告诫人们面对“恶”时,我们要斗争、要反抗。与此同时,《鼠疫》也是一种预言,它时刻警示着人们这样的“瘟疫”可能还会发生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和任何一个时刻。谈到预言,余教授旁征博引。他指出,在小说中,人们对鼠疫始终浑浑噩噩。面对战争、面对瘟疫,人们总是同样的不知所措、自欺欺人。尽管鼠疫给人带来了精神创伤,但鼠疫结束后人们还是会把它忘却。因此,《鼠疫》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其寓言和预示性引人深思,
四、《鼠疫》的艺术风格
关于《鼠疫》的艺术风格,余教授总结道:《鼠疫》全篇结构严谨、生活气息浓郁、人物性格鲜明,不同处境中人物心理和感情变化刻画得深入细致。小说中贯穿着人与瘟疫搏斗的史诗般的篇章,生离死别的动人哀歌,友谊与爱情的美丽诗篇。地中海海滨色彩奇幻的画面,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在讲座的最后,余教授为我们展示了拉斐尔、鲁本斯、戈雅、杰里科等世界著名画家有关“瘟疫”主题的画作。随后,本场讲座的主持人、英国正版365官网法语系系副主任翁冰莹老师针对余教授的讲座内容做出了精辟的总结。
在与听众互动环节,大家积极踊跃发言,提出了一系列有深度、有广度的问题,余教授为大家进行了详细而清晰的解答。本场讲座在广大听众们依依不舍的心情中落下帷幕,大家都沉浸在浓厚的学术氛围里,收获颇丰。至此,法国文学系列讲座第二讲圆满结束,敬请期待下一讲的精彩内容!
图文:刘俞瑜/沈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