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正版365官网

【转】一个时代结束!李小加将提前卸任!执掌港交所10年间披荆斩棘


发布时间:2020-10-05      浏览次数:

--本文转自“证券时报网”

9月29日,港交所发布公告称,李小加将于2020年12月31日卸任集团行政总裁,但留任为董事会高级顾问,自2021年1月1日起生效。

香港特区政府对此回应,尊重李小加的决定,并对他在过去十年为香港金融市场作出的杰出贡献表示衷心感谢。李小加执掌港交所的10年,港交所从一个区域性交易所脱胎,成为亚太乃至全球最重要的资本市场。今年是港交所成立暨上市20周年,在20年的发展里,港交所不断自我改革,H股的历史性推出更为香港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随后互联互通、债券通、同股不同权等相继推出,让港交所再次站上了拥抱新经济的时代舞台。

港交所主席史美伦曾如此总结,“回想国企在香港上市前,香港只是一个本地市场,当时只有600万人,这样的经济体能有多大呢?所以没有内地的企业,香港就没有今天的地位。”

有人评价,李小加之于港交所、港股的功绩,虽不可谓后无来者,但一定是前无古人。

李小加提前卸任行政总裁

你认为自己为什么能够胜任港交所行政总裁?

这是当年时任港交所主席史美伦给李小加的面试题。

而当时李小加回答的是,“我不能胜任港交所的行政总裁。”

眨眼,这一幕过去10年,李小加将于今年底正式卸任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

9月29日,港交所发布公告称,李小加将于2020年12月31日卸任集团行政总裁,但会留任董事会高级顾问,为期6个月,继续提供指导并确保过渡安排顺利进行,现任联席总裁及首席营运总监戴志坚被委任为代理集团行政总裁,2021年1月1日起生效。

李小加表示,“担任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是我职业生涯最自豪,最难忘的一页,我很荣幸能够与一群杰出的同事共同披荆斩棘,开疆拓土,让香港交易所的业务走在全球金融市场的最前沿,连接中国与世界,支持香港成为更璀璨的国际金融中心。”

今年5月7日港交所就刊发了有关李小加拟于现时合约在2021年10月届满后不再寻求续任的消息,此次提前早退,李小加本人并未透露下一步的动向及会否继续留在金融市场,但他向媒体透露,会继续留在香港发展,并强调香港是他的家。

对于李小加的提前卸任,港交所主席史美伦说,“谨代表港交所董事会和香港的金融业界,感谢李小加的远见卓识,他在香港资本市场的发展中扮演中举足轻重的角色,确保港交所在迎接未来的机遇和挑战方面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也尊重他卸任的决定,我们很高兴他将在集团留任一段时间,继续分享他的专业知识。”

香港特区政府表示,尊重李小加的决定,并对他在过去十年为香港金融市场作出的杰出贡献表示衷心感谢。

港府称,自2010年1月上任以来,李小加带领港交所及香港的资本市场取得一连串的重大突破。为香港资本市场带来源源不绝的动力和增长,大大协助巩固香港作为领先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其Facebook个人专页内透露,认识Charles(李小加英文名)始于竞选行政长官的时候,对方主动介绍可以进一步发展香港证券市场的构想,也是其后修订上市规例,吸引更多不同类型企业到港交所上市的安排。林郑月娥指出,这三年来她都很乐意出席港交所的活动,支持Charles在开拓业务方面的工作,她们也一起和其他同事连续两年出席瑞士达沃斯的世界经济论坛,推介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目前,香港交易所主席史美伦及董事阿博巴格瑞、渣打银行大中华及北亚地区行政总裁洪丕正、独立非执行董事席伯伦已组成遴选委员会,正式展开物色新集团行政总裁的程序。

据证券时报记者获悉,刚被任命为代理行政总裁的戴志坚,港交所市场主管姚嘉仁、上市主管陈翊庭及早前调职至港交所旗下伦敦金属交易所担任顾问的霍炳光,均有机会角逐下任行政总裁之位。

互联互通,连接中国与世界

李小加由年少曾担任石油工人、记者,随后出国进修,从律师一路干到美银美林中国区总裁、摩根大通中国区主席,再回国发展,全程参与了中国金融开放的历史进程。

2010年1月16日,李小加正式接任周文耀之职,成为港交所执行总裁。执掌港交所10年来,香港交易所(0388.HK)股价累计涨幅达到297%,截至9月30日收盘,股价报361.6港元,总市值4584亿港元,属于香港最重要的蓝筹股之一。在全球金融圈,一个公认的事实是:香港股市从来没有被挤出中国资本市场的核心圈。

李小加的全球视野令他明白,港交所的未来要依靠于内地。走马上任后,李小加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公布了港交所《战略规划2010年-2012年》,把港交所明确定位为“致力于成为中国内地客户走向世界以及国际客户走进中国内地的全球性交易所”,进而配合内地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战略。

为了让香港市场更贴近“最大、最主要的客户”,港交所2011年开始分阶段调整港股交易时段,为了把香港市场的“货”与内地的“钱”、世界的“钱”与内地的“货”之间的壁垒打通,2011年3月7日,港股开盘时间与A股同步。

2012年,港交所收购伦敦金融交易所,走向国际的同时,港交所在大宗商品的定价和交易方面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当然,其最为人所称道的贡献还是致力于推动香港资本市场与内地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互联互通”一词来自于他在2011年撰写的以阐述理念的《万言书》,其后更在2013年更新《战略计划》时,将其纳入核心策略。但市场普遍不看好,认为其中涉及资本管制开放,如境内人民币兑换成港元交易,非港交所单方面就可一蹴而就。

然而,有能力的人即使戴着经箍也能跳出天鹅湖的优雅。2014年李小加和时任上交所理事长桂敏杰在茶馆的餐巾纸上画出了沪港通的雏形,用港交所和中登结算的闭环,实现了资本管制下的港股和A股的互联互通。

2014年11月17日,港交所大厅喜气洋洋,“沪港通”正式落地。

然而,作为连接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沪港通刚刚开通的时候,既不叫好,也不叫座。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开通首日,恒生指数不升反跌,收市报23797.08点,跌幅1.21%。北向资金额度用尽,但南向资金却成交冷淡,只用了总额度的17%。

次日(2014年11月18日),恒生指数继续下跌,全日跌幅为1.13%,互联互通交易继续冷却,北向通与南向通的使用额度分别仅为37%和7.6%。

随后两天,恒指继续下挫,互联互通的成交接近冰点。

开通第一周即遭遇寒流,李小加对此却相当乐观。他说:我们是负责建桥的,桥建起来,不怕没有人走。

随后几年之中,北上资金与南下资金开始为A股和港股市场结构带来一些长期的、深远的、有益的改变。

在沪港通落地两年之后,2016年12月8日,深港通开通,至此,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架构全部完成。

2017年,南下资金的“买买买”造就了港股史无前例的大牛市,这一年许多港股在南下资金的推动下,创历史新高,股价涨幅数以倍计。2018与2019年,随着越来越多的全球股票指数将A股纳入选股范围,导致大量被动基金(ETF)借道陆股通增持A股,到目前,外资已经成为A股投资者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新数据显示,自开通以来港股通南向资金合计达15289.39亿港元,单日买卖成交最高达464亿港元,内地亦透过沪深港通累计吸引人民币10872.18亿元外资,互联互通机制刺激了两地市场的交投活跃。

沪港通的创新型模式可以使中国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先在自己‘家门口’实现。“李小加此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对于有市场人士把”互联互通“称为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神来之笔“,李小加虽笑称”自己应该去申请专利“,但仍坚称:”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才是大英雄,因为两地监管合作、执法互助才是沪深港通得以成功的保障。

除此之外,2017年7月3日正式推出债券通,自推出以来不论在成交量、外资持有量及登记投资者数目方面均有大幅增长。中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债券通平均每日成交额高达人民币199亿元,创下自开通以来半年度新高,是2019年上半年的三倍,2020年5月份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更创出人民币260亿元的单月新高。

时代倒逼改革

在为香港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注入了内地元素后,李小加没有停下改革的步伐,开始了对港股上市公司结构的改革。

2012年6月,以2B业务为主体的上市公司“阿里巴巴”从港交所退市,谋求集团整体IPO。然而却因为“同股不同权”问题,2014年9月,阿里巴巴正式登陆纽交所上市,港交所与之失之交臂。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正处中国互联网红利期,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质:一方面要资金就不得不稀释股权,但另一方面又要牢牢把握控制权,资本们只要投资回报,不寻求控制企业,于是二者一拍即合,大量的“同股不同权”企业在互联网领域出现,并前仆后继去美国上市。

满怀遗憾的李小加力排众议,在其后的几年锲而不舍的发起了两轮港股IPO改革尝试,最终在2018年4月30日,修订后的《主板上市规则》正式生效,同股不同权(WVR)架构公司和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被允许在港股上市。

而新规则几乎是精准瞄准中资互联网新贵,“同股不同权”必须是“经营成功”的“创新产业公司”——市值底线是400亿港元;或者放宽至100亿港元,但必须年利润大于10亿港元。新规还增加《合资格发行人第二上市》章节,“为大中华地区申请人赴港作第二上市提供便利”。随后,大量同股不同权与生物医药公司如过江之卿,纷纷登录港股。

2018年7月9日,小米集团成为港股第一家双重股权架构上市公司,9月20日美团点评紧随其后成为第二家。歌礼制药、百济神州、康希诺生物等生物医药龙头公司的抢滩则皱了港股这一池沉闷的湖水。

2019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风光回归港股,2020年6月,网易、京东回归港交所,蚂蚁金服赴港上市传闻最终成真,显而易见,互联网巨头已成为今天港交所的主角。传闻准备回港上市或二次上市的中概股还有百度、携程、拼多多等。如果这一波科技公司都回来了,那么港交所有望成为真正的中国版纳斯达克。

李小加在日志中如此写道:幸运的是,这四年中,新科技和新经济已经成为驱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浪潮……虽然我们错过了一两个大的IPO,但是大家开始认真的思考香港应该如何与时俱进,如何巩固自己独特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李小加此前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中概股的进一步回归,我们需要这样的新鲜血液,你们所看到的市场传闻最后都会来港上市,他们来港发行只是时间问题,现在已经扫除了制度上的障碍。”

新经济企业彻底改变香港金融市场

数据显示,9月30日港股成交额排名前十的除了友邦保险以外,其余全是中资股,日成交额排名前五的分别是阿里巴巴,成交额96.7亿港元;腾讯控股,成交额52.6亿港元;美团点评成交额32.34亿港元;平安好医生成交额25.66亿港元;比亚迪股份成交额21.3亿港元。自9月份以来日均成交额排名前五的全部是新经济企业。

而在两年之前,港股无论是前五大活跃个股还是前十大活跃个股,银行金融股仍占据半壁江山。

让资本与生物科技在香港碰撞,继而让香港成为全球性的生物科技中心,这是李小加在互联互通、放开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之后的又一宏伟目标。而如今港交所已成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公司交易中心。

截至2020年9月30日,在香港以第18A章上市的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已达20家,较去年同期的8家增加了12家,募集资金总额达到476.7亿港元。

9月27日,李小加在出席第五届中国医药创新投资大会表示,考虑将生物科技公司纳入互联互通,特别是港股通,以便让内地投资者亦可以投资。截至目前,累计约154家医药公司成功登陆港交所,市值达到2.6万亿港元,部分生物科技公司已纳入恒生指数。

李小加在2020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演讲时称,香港本地经济受重创,预期今年经济萎缩约6%-8%,但香港金融市场是香港唯一一个优等生,“市场非常强劲,交易非常旺盛,各项指标的韧性极强,特别是中概股的IPO,中国科技企业,新经济企业大规模上市,彻底改变了香港的金融市场。”

李小加补充说,香港金融市场的出色表现要感谢前几年的恶补,互联互通机制每天都是大规模地交易,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一个巨大改变,产生了大量化学反应,“以前我们的池子基本都是老鱼,传统的鱼,基本上都是大草鱼,现在换来了很多新的海鱼,新的三文鱼,都是强劲的鱼,新经济,新科技,今天的香港市场已经彻底和过去不一样了。”

李小加用自己的努力,为香港资本市场争取到了一个时代。正如林郑月娥所说,Charles能言善辩,说服力强,也很风趣,实在是位难得的“金融大使”。